好学网:
- 1、海外华人的故事
- 2、优秀陈嘉庚简介资料
- 3、陈嘉庚侄子被新加坡开除国籍
海外华人的故事
1、李铁夫 世界著名油画家李铁夫,是雅瑶镇陈山村人。少年时赴加拿大学习美术,期间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后来又在纽约协助孙中山将纽约的兴中会改组为中国同盟会纽约分会,并任分会书记达六年之久。
2、叶焕荣:1959年,叶焕荣从香港初抵英国,身上只有10英镑。从洗碗工到中餐馆老板,又到中式杂货店老板,最终成为英国最大华人企业董事长,2007年开始成为英国华人首富,叶焕荣用自己的人生写出了一个典型海外华人奋斗故事。刘晓:MBA毕业后,刘晓一心想把纽约法拉盛街头鼎盛的路边烧烤引到波士顿来。
3、辛亥革命时期,陈嘉庚积极筹钱支持孙中山革命,并创办了集美中学、集美师范学校、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厦门大学。抗日战争时期,陈嘉庚也是尽心尽力为国内抗战募捐。1949年,陈嘉庚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被选为常务委员。1961年,陈嘉庚在北京逝世。
4、海外游子深情厚谊:许多海外华侨华人在异地他乡努力奋斗,积累财富,但他们始终心系故土。在海口的得胜沙步行街以及文昌中学、南岛小学、冠南小学等地,可以看到一些带有南洋特色的建筑,这些建筑都被称为“王兆松楼”。这些楼宇见证了王家四代人持续不断的爱国情怀。
优秀陈嘉庚简介资料
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1961年8月12日),著名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今福建厦门集美区)人。1913年,回家乡集美先后创办了集美小学、集美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商科、农林等校(统称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
年,陈嘉庚在家乡泉州府同安县集美创办小学,以后陆续办起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校共十所;另设幼稚园、医院、图书馆、科学馆、教育推广部,统称“集美学校”;此外,资助闽省各地中小学70余所,并提供办学方面的指导。
出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现厦门市)的陈嘉庚先生,1874年10月21日,来自一个华侨世家。其家族中有两位先人移居海外,父亲陈缨纪在新加坡开设米店——顺安米店,大伯和二伯也走出国门。17岁的陈嘉庚1891年离开家乡,进入父亲的店铺工作,长达13年。
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1961年8月12日),著名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今福建厦门集美区)人。成长于郑成功抗清复明故垒的陈嘉庚一生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陈嘉庚侄子被新加坡开除国籍
陈嘉庚,原名陈甲庚,1874年10月21日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现属厦门市集美区)。1910年,陈嘉庚加入中国革命同盟会,被推举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协理及道南学堂总理, 向闽侨募捐五万多元建筑校舍。
林语堂出生在1895年,当他59岁的时候,也就是1954年。当年8月,林语堂来到应约来到南洋大学。陈六使是中国华侨陈嘉庚的侄子,为马来西亚富豪,掌握全东南亚橡胶储藏 。这所由华侨集资美金四百万元兴办的大学, 当时陈六使捐款500万。南洋大学校董会安排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担任校长。
星马同胞们对这些抗日英雄的记忆并未消逝,抗战结束后不久,他们在吉隆坡广东义山墓地建起了纪念碑,以表达敬意。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云南省***在陈嘉庚侄子、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名誉会长陈共存先生等华人的推动下,于1989年在昆明西山用汉白玉建造了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以此铭记他们的英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