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网:
- 1、《留德十年》读后感
- 2、苏轼的生平事迹?
- 3、收集老子和孔子的资料。
- 4、道教的创立人是谁
- 5、姓庄的名人
《留德十年》读后感
1、阅读《留德十年》,我被季羡林对学问的追求所触动。他不仅在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更在人格塑造上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的选择、态度与坚持,展现了他独特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在季羡林的故事中,我看到了对知识的渴望、对道德的坚持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的宝贵财富。
2、《留德十年》读后感“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不知从何时起,我便对图书有着莫名的热爱。阅读纸质书籍总是能让我静下心来,让我安心、寂静。相信每个人都有一部对于自我影响很深的书,我也不例外!今日我给大家带来对我影响很深的那部书——《留德十年》。
3、在暑***期间,读《留德十年》, 首先,要心有梦想。作者历经孤苦、战争、饥饿,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拿到博士学位,回报自己的母亲(两个母亲)。其时很多的留学生因各种原因,来来去去,都没有完成学业,而作者却苦苦坚持。这就是梦想的力量!我们和我们的小孩,也要有目标、有梦想。
4、我毕生要走的道路终于找到了,我沿着这一条道路一走走了半个多世纪,一直走到现在,而且还要走下去。”(《留德十年》)命运允许我坚定了我的信念。 季羡林在哥廷根大学梵文研究所主修印度学,学梵文、巴利文。选英国语言学、斯拉夫语言学为副系,并加学南斯拉夫文。
5、《留德十年》作为他的自传,以求学为主线,以师友还往为半径,辅之以斯时德国政治、经济、文化态势及迥异的风土人情,不仅再现了扬帆于学海的苦乐,还从民间这个角度,保留了诸多富赡的社会演进的史料,提神醒脑的人生感悟又流布其间。
6、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
苏轼的生平事迹?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出生于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祖籍河北栾城。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汉族人物。人物生平 苏轼的仕途始于嘉祐二年(1057年),当时他进士及第。
苏轼的生平事迹和简介如下:早年生涯 苏轼生于1037年1月8日,出生地是眉州眉山。 1056年,二十一岁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科举考试。仕途初期 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后因母丧丁忧扶丧归里,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的生平事迹如下:早年经历与教育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生于宋仁宗景佑三年。其家族背景显赫,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少年时期已显露出文学才华,受到乡贤的赞誉。科举及第与初入仕途 苏轼于宋仁宗嘉祐年间考中进士,开始步入仕途。他的才华受到欧阳修的赏识,逐渐在文坛上崭露头角。
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苏轼的职位逐渐提升,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担任过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的知州。晚年时期,他因新党执政被贬至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期,苏轼获得大赦北还,但在途中于常州病逝。
收集老子和孔子的资料。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约公元前471年)、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一说公元前275年)。老子 老子大约于公元前571年(周灵王元年,鲁襄公二年,宋平公五年)出生于楚(原为陈)国苦县。
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1] 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2] ,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2]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
老子,字伯阳,楚国苦县曲仁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是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孔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老子比孔子先出生。老子(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出生)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可见,《老子》与史官的知识有其思想上的渊源。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1-2]贵族。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大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并强调以“仁爱”为核心的社会和谐。而老子,姓李名耳,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道法自然”,强调无为而治,倡导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哲学。
道教的创立人是谁
道教创始人是老子李耳。道教创立的时候,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道德经》为主要经典。道教信仰老子之“道”,认为道***如能真心修持其“道”便可长生久视,万古常存而成为神仙。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
道家的创始人、道教的始祖是老子。道教,是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道,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直到汉朝后期才有教团产生,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老子李耳(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唐代尊封老子为大道元阙圣祖太上玄元皇帝。
道教的创始人是张道陵。另外,道家创始人是老子,道教的名称来源,一则起于古代之《易经》;二则起于《老子》的道论;不过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经典是《太平经》。区别在于道家是一种思想,是一种哲学学派,而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
道家创始人是张道陵。张道陵(34—156),字辅汉,原名张陵,东汉丰县(今江苏徐州丰县)人。道教创始人。因其最初创立的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故又称张天师。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聃。然后由庄子继承发展。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
姓庄的名人
1、庄周,即庄子,战国时期思想家,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一说今河南省商丘)人。主张清静无为,著有《升宴庄子》,唐代改称《南华真经》。 庄忌,西汉道家、文学家,吴(治所在今江苏苏州)人。提出退身穷处,除累返真的人生哲学。 庄徽,北宋官吏,扬州江都(今属江苏省)人。
2、思想家——庄子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3、庄凤(1919-——),女,原名庄凤仙,祖籍山东省人,1924年5岁时随家人迁徙到黑龙江省饶河县山村,以务农为生。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是中国著名东北抗日联军女战士、苏联红军远东红旗第88旅女伞兵,被战友们誉为“军中女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4年15岁时在父母的包办下嫁给邻村李家。
4、庄姓历史名人庄周:即庄子,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一说今河南省商丘)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做过漆园吏。著书十余万言,往往出以寓言,主张清静无为,在思辨方法上,把相对主义绝对化,转向神秘的诡辩主义。著有《庄子》,唐代改称《南华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