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江恩学院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江恩学院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易经》《周易》都是研究什么的?
探讨“迷信”的外壳、研究“哲理”的内核、、、、、、
“河出图、洛出书”。在古代被认为是一种“祥瑞”之兆。如同麒麟和凤凰鸟出现一样、视之为“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的治世征兆。
传说古远时代,黄河边上出现了一匹神奇的“龙马”,还从河中托出一块玉板给伏羲。这块玉板就是“河图”。伏羲就是根据它推演出了“八卦图”。
文王则据此写出了“周易”。其实河图与洛书分别是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地理方位图、是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河图、洛书的神秘世界直到现在我们仍没有完全揭开,还有待更深的考证。
在古代研究《易经》的最要是“象数”与“义理”。因为象和数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即象是形状,数是数目和计算。
《易象》有三个方面的含义:“八卦、六十四卦及三百八十四爻的形状。
《易数》也有三层的含义,一是表示一卦中各爻属性的数,二是表示爻位顺序的数,三是表示占筮求卦方法。
象数学注重于对《易经》的卦象、卦变的研究、以其理解的道理而推道人事的吉凶。
义理学则注重发掘《易经》的卦名,卦爻辞和卦爻象中所蕴含的意义和道理、、、。
周易是研究变化的。我们现在接触的周易实际上是后来儒家的易经,也就是孔子撰写了十翼,做易传和周易合在一起,就是我们后世看到的易经。原始的周易根本没有人能看懂。但是自孔子以后,周易就有了图有了数有了理,这才是后世学者得以进行研究的前提。
有人说周易是***的,实际上这是扯淡。周易实际上讲的东西,用后来的道家思想讲,就是讲一个字:道。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其实都是脱胎于周易。所以学术上有儒道同源的说法,但是真正影响中国历史的,从来不是儒家思想,而是道家思想。道这个字其实包含两层含义:一、道体。二、道用。我们说易经讲的是变化,这个变化其实就把道体和道用的关系串联起来了。那么道体和道用什么关系?从矛盾的特殊性讲,道体就是道体,道用就是道用。但是从矛盾的普遍性讲,道体就是道用,道用就是道体,所以不论道体还是道用,可以简称道。因为我们所处的物质世界属于道用范畴,我们人类本身也是道用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道体功用的一部分,所以易经全书讲道用占了99%以上,而讲道体则不到1%,道体所占比例虽小,但却很重要,虽然重要,但是又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这本书主题讲的就是道用,也就是变化,而大家所谓的***或者说占卜,只是易经道用或者说变化的一个很小的功用,功用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不是重点。重要的是,你通过研究易经,要树立一种相对正确的三观来指导你认识物质世界改造世界。
《易经》即《周易》。《史记》及《易传》皆称《易》,据说为周文王所作,孔子为之作《易传》,奉为儒家经典,才有《周易》或《易经》之称谓。
据《史记.周本纪》,西伯(周文王)“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据《史记.日者列传》,八卦《易》为伏羲所作,周文王作六十四卦《易》。
现通行本《周易》或《易经》,周文王的《易经》与孔子的《易传》合为一体。许多人、甚至有些专家学者囯学***,常混为一谈,把孔子的《易传》当作《周易》、甚至《易经》念。
《易传》只是易学之一,不是《易经》或《周易》。
《易经》,包括六十四卦卦符,卦辞,爻辞。卦辞爻辞尽是占筮吉凶之辞,“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易经》卦辞爻辞无“太极”、“阴阳”、“乾为天”、“坤为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等辞,都是《易传》之辞。
是《易传》用“太极”、“阴阳”解《易经》八卦,但《易传》并无“太极图”,也无“五行”。《易传》用阴阳之说解《易经》,并附以儒家***,“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而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道教为争《易》话语权,只承认不立文字的伏羲《易》,且认为伏羲已经作了六十四卦,彻底否认了周文王与孔子,陈抟《正易心法注》:“《易》道不传,乃有周、孔。周、孔孤行,《易》道复晦。四章”。
后人为区分,称伏羲《易》为先天八卦,文王《易》为后天八卦。
太极图,河图洛书,奇门遁甲,梅花易数,四柱八字、五行相生相克,,都是道教先天八卦,不是《周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江恩学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江恩学院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