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东欧留学资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东欧留学资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波兰大学里什么专业比较热门?
尽管法律服务市场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但是目前波兰年轻人最向往的大学专业任然是有关法律方面的学科。就在今年整个波兰大学将招收5000名法律方面的学生,但是报名的人数却高达18000人,可想而知竞争之激烈。比如在弗罗茨瓦夫大学,2266个报名的学生将只录取275个,平均每8.2个人中才录取一个。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了华沙的Uniwersytet Kardynała Stefana Wyszyńskiego大学中(每7.5录取一个),波兹南Uniwersytetim. Adama Mickiewicza大学(5.5),罗兹大学(5.3),卢布林居里夫人大学(5.3)。
根据法律专业的报名人数来看,华沙大学和雅盖隆大学这两所波兰最好的高校也仅仅只排在第5位和第8位,就这一现象,波兰评审委员会的Marek Rocki教授这样解释到,学生们都相信,越好的大学越难被录取,因此报名的人相对而言也就减少了,从而也就解释了华沙大学和雅盖隆大学排名为什么靠后了。
为什么法律学在波兰如此之狂热?根据Dariusz Sałajewski(国家法律咨询委员会***)的说法,法律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但是他也补充道,目前法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是非常艰难的,毕竟市场的需求有限,大多数报名者对这一现象可能还没有完全看清。
与此同时,与法律相关的专业报名者人数也在日益增加,比如在格但斯克大学犯罪学成了大热,1011个学生只被录取90个,在今年Białymstok大学也开设了该专业。而且各个大学还在增加新的相关学科,比如雅盖隆大学今年增加了知识产权和新媒体法,报名人数达到了753人,同样的在格但斯克和波兹南,报名欧洲法律的和法律经济的也较以往有了明显的增加。
除了法律学相关的专业,管理学这个经久不衰的学科也是报名者的首选之一。因为每一个高中毕业生可以填报好几个志愿,所以最终各个专业的实际录取情况还无从得知。
法国为何成为军事打击利比亚的“急先锋”?
法国成为军事打击利比亚的“急先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增强在非洲地区的影响力。一方面,在此前爆发的突尼斯和埃及的危机中,法国***错判形势,导致常常出现朝令夕改、反复无常的情况,引来国内外众多不满。法国需要借助这个机会挽回颜面,并加强其在非洲地区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利比亚地处北非,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历史上先后成为意大利和法国殖民地。
从地理上看,如果法国能帮助***势力推翻卡扎菲***,扶持起一个亲法国的***,不仅可以获得利比亚的石油利益而且可以促进和与利比亚相邻的乍得、苏丹、中非及刚果等国家在地理上连成一片。同时,动用军事手段轰炸利比亚,还起到一种威慑和警告作用,使得哪些态度、立场摇摆不定的非洲新兴国家的新一代领导人找准定位和立场。 推动建立地中海联盟的进程。法国一直想建立一个联合地中海沿岸国家的组织,但一直没实现。这一年,法国将担任欧盟轮值***国,萨科奇想通过打击“***”卡扎菲来增加其在地中海地区的威信,从而有机会推动建立地中海联盟的进程。 抢占风头夺头功。长期以来,在北约和欧盟这两个政治集团暗自较劲儿,处于对立状态,法国一直同美国、英国强国争夺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主导权。由于美国深陷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泥潭,在对待利比亚问题上表现得并不十分积极,不想当“带头大哥”。英国民众也表现出对伊拉克战争的极大反感,并不支持英国***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
因此,在这次利比亚的***中,美国处于一种消极、推诿的姿态,英国也呈现一种不带头、不冲锋的状态。至于加拿大等其它国家,更多是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帜参战,为维护国家形象和立场,加上自身实力有限,他们自然不会当先锋、打头阵。于是,法国觉得机会来了,毫不客气地当起“龙头老大”,并做出很多的积极的举动,想盖过美、英等国的头彩。 此外,法国之所以在对利比亚进行军事行动上如此积极,还因为总统萨科奇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企图通过战争提升自己的支持率,在2012年大选中能够连任。
近期法国的确在叙利亚问题表现很“踊跃”。据外媒报道,本月29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会见库尔德武装主导的“叙利亚民主军”代表团时,他承诺将支持其对抗***和抵御土耳其进攻的斗争,打算“尽快”向曼比季派遣法国特种部队,部队人数尚未透露,法国此次派兵将与美国方面协同行动。连特朗普都表示要考虑撤出叙利亚。美国都玩不转,法国偏要强出头,这到底为什么呢?我个人的理解马克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量:
一是法、叙的历史渊源。如果回顾一下一战期间的历史就能追溯到法国与叙利亚的渊源颇深。一战期间,叙利亚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受尽欺凌。1916年,麦加的谢里夫侯赛因举行反土起义,在英国的支持下,1918年侯塞因的儿子费萨尔攻占叙利亚,在大马士革成立******,结束了奥斯曼帝国在叙利亚长达300多年的封建军事统治。从此黎巴嫩和叙利亚沿海一带开始纳入法国人的统治。1920年叙利亚国民大会召开,叙利亚宣布独立,费萨尔被推举为国王,并拒绝协约国所谓的叙利亚和黎巴嫩要接受法国委任。于是,1920年,法军发出最后通碟,并举兵进攻大马士革,废除了费萨尔亲王,叙利亚和黎巴嫩重新落入法国人之手。二战期间,法国维希***投降,叙利亚黎巴嫩被德国控制。1941年,戴高乐的法国自由军和英军联手解放了叙利亚,直至二战结束后的1946年,法国才被迫退出叙利亚。从历史来看,法国曾经拥有叙利亚宗主国的身份,把叙利亚的事情视为自己的事情而插手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是法国的国内形势。马克龙是个政坛“新手”,除了缺乏政治经验,其立场和决策往往会被国内政治势力所左右。在对待叙利亚库尔德人问题上,马克龙初始的不太“热心”招致了前总统奥朗德的批判,奥朗德说曾经是马克龙的坚定支持者,法国总统大选期间他曾经向所有能够放下对马克龙施政纲领的保留意见并呼吁给马克龙投票的人士和政治派别致敬。而这次奥朗德则批评马克龙抛弃叙利亚民主力量。他在任时曾正式批准了法国对叙利亚民主力量的支持立场。同时,土耳其展开针对库尔德人的“橄榄枝行动”以来,为了***土耳其,数千名库尔德人周六聚集在法国斯特拉斯堡欧盟委员会的办公大楼外,举行******;同一天在巴黎,2000多名***者从巴黎东站***至共和广场,呼吁欧洲国家阻止土耳其的行动。马克龙面临着法国民众的巨大压力。
三是叙利亚目前局势。叙利亚战争进行到目前为止,各方势力深度介入,美国和俄罗斯作为最大玩家虽然暗斗激烈,但也没有擦枪走火,还算相安无事。土耳其在阿夫林的军事行动虽然遭到美国和北约的集体反对,但基本也没有爆发直接对峙。土耳其虽然扬言要进攻曼比季,但因为美军在此的驻扎也投鼠忌器。因此,法国想借助美国的力量直接介入叙利亚,也许盘算好了土耳其也不会轻举妄动,也会给法国人留点薄面。况且埃尔多安已经宣布五月要从叙利亚撤出,此时介入可能有惊无险,年轻的马克龙想玩一把心跳,既堵住国内反对派的嘴巴,又能彰显初生牛犊的魄力,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叙利亚局势错综复杂,无论普京还是埃尔多安都是国际政坛上的“老油条”,埃尔多安尤为狡猾善变。这不,法国还没出兵,它和英国的情报人员就给逮住了。兵马未动先折了人,高卢鸡可得小心了,浑水不是那么容易趟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东欧留学资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东欧留学资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