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推广留学服务资讯稿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推广留学服务资讯稿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哪些比较重口的事情?
日本变态食人魔佐川一政
世界上最臭名昭著的食人魔,如果你打开百科搜索他,他还有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身份--作家,这是一个将自己食人故事写成书的日本变态!
佐川一政1949年出生于日本的一个富裕家庭,所以他的家人成为了他得力的帮凶。在大学时期,佐川一政迷恋上了一位德国女留学生,他的变态思想逐渐开始浮现,他想把这位女性吃掉,而且他还真就怎么做了。
一天夜里,佐川一政潜入女同学家中,因为第一次所以佐川一政的内心也十分害怕,被发现之后就仓皇逃走,随后警方调查被有钱的老爸搪塞了过去,但是恶魔的***也在他的心中种下。
(荷内)
1***7年,佐川一政前往巴黎苏伯雷尼大学留学,在那里他认识了荷兰籍的女生荷内,因为佐川一政是早产儿,所以身材矮小,身高一米五二,体重只有三十五公斤。就这样荷内完全对佐川一政放松了警惕,甚至把他当成自己的朋友,但是这个恶魔已经打算行动了。
1981年,佐川一政***借翻译德文诗歌邀请荷内来到他的住处,荷内毫无防备的就去赴宴。整个过程都被佐川一政用录音机录了下来,就在荷内朗读着德文诗歌时,佐川一政走到她背后朝她颈部连开数枪,荷内当场毙命。
随后佐川一政对荷内进行了奸尸,并且割下来荷内的腿部与大腿食用。因为发现吃不完,佐川一政将剩下的尸体抛尸公园,被人目击报警后佐川一政被法国警方抓获。
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
这种罪行不管放在哪里都应该是***,但是佐川一政却逃脱了,他那有钱的老爸雇了一批最好的律师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最终在1984年,审判结果为佐川一政因为精神失常而被无罪释放。
他的家人连忙将他接回日本,这个食人魔居然自由了,真是让人感到可笑。自由后的佐川一政将自己的食人经历写成书,还参加了电视访谈,好不快活。真是不得不佩服日本这个奇葩的民族。
但是正义永远不会迟到,希望那一天早点到来!
如何评价刘半农对于新诗的贡献?
首先,感谢邀答!
如何评价刘半农对于新诗的贡献?我总的评价是:刘半农先生对***及新诗的贡献,应该说是多方面的,其影响也是深远而巨大的。
但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对笔者来讲,要在短暂的时间内写出一篇让“今日头条”及广大读者满意的优质评论,其难度却是很大的。
主要原因:
一是对刘半农先生的作品虽零零碎碎拜读过一些,但不系统。光凭想象,写作的灵感就激发不出来,想说也说不出深度。
二是没有认真研究过刘半农先生的全部作品,特别对他的新文化革命、诗词创新等等改革主张及轮廓印象不太深刻,想论述也论述不透彻。
三是年代相隔久远,时间跨度大。刘半农先生出生1891年,只比鲁迅小10岁。1934年,他在北京病拞时,我们当中很多人(也包括笔者在内)都还没有出生,时代背景比较复杂。笔者不是专家学者,想把这段历史沿革和时代发展演变的盘根错节理清,特别是新诗的推陈出新,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凡此种种,很让诸位失望,特在此请求理解和原谅!
从作品看刘半农:新诗初期做出的贡献最大
——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晚号曲庵,中国***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
新诗革命,是五四新文***动最早发动、最为重要的革命,旨在彻底反叛和颠覆旧体诗,求得诗歌形式上的彻底解放,直接催生了白话新诗的诞生。刘半农对于新诗的贡献,集中体现在他新诗革命和新诗初创期,作为中国***先驱、闯将和斗士,从创作和理论两个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其间代表性作品:
1、新诗《相隔一层纸》——写于1917年10月,艾青甚至曾认为这首诗是中国白话新诗的起始之作,虽然有些偏颇,但无疑它是我国最早一批具有拓荒之里程碑意义的新诗之一。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发表胡适的《鸽子》、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沈尹默的《月夜》等,被看作是现代第一批白话新诗,是“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
2、新诗《教我如何不想她》——新诗初期的经典成功代表作之一。写作发表于20年代前中期(具体时间目前说法不一)。原名《情歌》,后来改为《教我如何不想她》。五四以前,汉字中的“他”本无男女之分,刘半农在诗中首创了“她”专指女性,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后赵元任将此诗谱曲,广为流传。这首诗以白话为载体,成功地融合中西诗歌长处,形象生动鲜明,语言通俗简洁,节奏流畅,格式整齐匀称,兼用复沓和叠句,更显余音萦绕、意味无穷。而其另一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是刘半农首倡的新诗创作向民间歌谣学习的典范。1918年,刘半农发起和主持了北大歌谣运动,大力倡导新诗创作向民间歌谣学习,他首倡民间歌谣征集与研究,不仅大大推动了新诗发展,所发起和主持的北大歌谣运动也成为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的开端之标志。
3、新诗理论《我之文学改良观》——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主张只有推翻窒息性灵的古人作文死格式,新文学才能得到发展;白话文与文言文互补;破坏旧韵,重造新韵;增多诗体和以今语作曲;文章分段和***用新式标点符号等。
4、新诗理论《诗与***精神上之革新》——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介绍英美国文学思想,强调文学的真实性,批判背离现实的虚伪文学。
1925年,时年34岁留学法国的刘半农,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个获得外国国家级最高学衔的中国人。同年秋回国后,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兼任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导师,建立了语音乐律实验室,成为中国实验语音学奠基人。从而在语言语音领域继续为新诗发展做出了贡献。1934年6月,为完成《四声新谱》、《方音字典》和《中国方言地图》的编写,冒酷暑深入绥远、内蒙等地考察方言方音,不幸染上“回归热”,7月14日在北平逝世,年仅43岁。
要谈论刘半农的诗歌,就一定要说刘半农的为人。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
这是鲁迅先生《忆刘半农君》中的一段文字,把陈独秀、胡适和刘半农作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较。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刘半农的看法:直率坦荡,胸无城府,活泼勇敢。“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
这就是刘半农,虽然不如陈独秀、胡适那般光彩夺目,却让人觉得可亲可敬,易于接近,是志同道合的好伙伴。答王敬轩的双簧信,“她”字和“牠”字的创造,就是刘半农对于***的巨大贡献。
当然,有人说他“浅”。的确如此,他不故作高深,他不装腔作势。他的诗歌也是如此,直白易懂。然而放在***的背景去看,他的诗歌创作印证了白话文的成就,是***的巨大收获。尤其是他的那一首《叫我如何不想她》音韵和谐,语言流畅,广为流传,1926年被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谱成曲,成为历来经典传唱名篇。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时隔一百年,再回头看这首诗,仍是经典名篇,读起来仍觉美不胜收。在现代诗歌史上,超过这首诗的名篇,也相当有限。
由此可见,刘半农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是一个不能绕过去的人物,是一个做出了相当实绩的优秀诗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推广留学服务资讯稿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推广留学服务资讯稿件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